English

电影地域性发人深思

1999-02-07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陈晓黎

《不见不散》火爆内地,令参加“三地导演研讨会”的香港导演羡慕不已,更有导演想独家买断该片的香港放映版权。但等他们看过片子之后,却根本笑不起来。那位原先想买片子的导演说,《不见不散》在香港肯定卖不出,因为影片的地域性太强,很多台词他们不明白背景,觉得奇怪。还有位导演说,在他们看来,贺岁片情节一定要“够料”,明星一定要“够多够大牌”,插曲一定要“够流行”,主题一定要“够热闹”。他们对《不见不散》的评价是“这样的贺岁片,我们肯定拍不来也看不来”。

无独有偶,风靡美国的《尖峰时刻》在上海上映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,而且据说该片在香港和台湾的票房也不太好。美国观众笑得前颠后倒的“戏眼”、“戏扣”,在华语观众眼里效果平平。记者在看片后听观众议论,有人说成龙向以动作见长,这次却与黑人笑星大比“嘴上功夫”,插科打诨胡搅蛮缠;也有观众说最喜欢看成龙电影片尾如何不断挑战自我的“幕后戏”,而这部片子的“幕后戏”却几乎成了黑人笑星念错台词的大杂烩。好莱坞对成龙的重新包装成了华语观众中“伤心的痛”。

《尖峰时刻》和《不见不散》的地域特征是其电影策划中的重要部分,但恰恰是这个精心设计的“卖点”,阻碍了影片在其它地域市场上的发展。因为电影是“文化产品”,不同地域、不同民族的观众肯定有不同的选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